第445章 弃卒保车(2 / 2)

韩四当官 卓牧闲 1818 字 13小时前

通过这三言两语,何恒能理解韩秀峰的处境,禁不住叹道:“志行,难为你了。”

“也算不上有多难,至少比上阵打仗好。”韩秀峰自嘲的笑了笑,接着道:“不就是跑腿吗,就算再跑一年半载又何妨,我倒要看看谁先扛不住!”

何恒凝重地问:“志行,你是说杨能格如果扛不住,就会让你背锅,用你的顶戴花翎跟朝廷交代?”

“十有八九,毕竟朝廷也好,制台大人也罢,只会先找他,不会直接找我。”

“那你有何打算?”

“等着他参我,不就是丢官吗,其实这官我早就不想做了。”

看着韩秀峰若无其事的样子,何恒终于松下口气,放下杯子笑道:“实不相瞒,黄御史和吉老爷他们别的不担心,就担心你万一扛不住,脑袋一热,稀里糊涂答应洋人提出的条件。真要是答应了,到时候可不只是丢官那么简单,搞不好真会被究办。”

“这你大可放心,孰轻孰重我还是掂得清的。”

……

与此同时,已找到一个新衙署的杨能格,正阴沉着脸看着两江总督怡良转来的皇上谕旨。

都说“枪炮一响黄金万两”,攻剿长毛要银子,上海这边剿会党一样要银子,朝廷是花钱如流水,不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粮饷已经无法腾挪支应了,而且宫里的用度都要缩减,再不把英吉利和法兰西两国商人欠的税款要回来解往京城,别说京官们这个年不好过,连皇上这个年都不好过。

杨能格很清楚想收回关税没那么容易,但更清楚再拖是拖不过去,不管怎么样都得给朝廷一个交代。

杨能格沉默了良久,抬头问:“你们说说,现在怎么办?”

陈师爷意识到躲不过去了,凝重地说:“东翁,拖不下去也得想方设法拖,要是就这么把韩秀峰推出去,将来要是遇上别的事怎么办?”

王师爷不认同陈师爷的观点,沉吟道:“东翁,以学生之见当务之急是先过眼前这一关。至于将来,大可奏请朝廷再派个人来署理江海关监督。”

“皇上要是命我兼江海关监督呢?”杨能格低声问。

“这要看折子怎么写了,学生觉得只要把折子写好,东翁想不兼江海关监督也不难。”

杨能格岂能听不出幕友的言外之意,说白了就是强调上海县城迟迟没能收复,他这个加兵备衔的分巡苏松太道要忙着平乱,实在没那个精力兼任江海关监督,不过这么一来就意味着连许乃钊一起弹劾了,而弹劾许乃钊可不是一件小事。

杨能格不怕许乃钊,但也不想无端树敌,再次拿起两江总督怡良差人送来的公文,权衡了好一会儿才冷冷地说:“看来只能这样了,劳烦诸位先草拟一份折子,此事非同小可,一定要仔细斟酌。”

“东翁放心,晚生晓得轻重。”

王师爷站起来躬身作了一揖,随即当着东家的面开始起草奏折。觉得这么做就相当于断了后路,而且会得罪原本无冤无仇的许乃钊的陈师爷,想了想也硬着头皮起身磨墨,磨好之后举着笔斟酌了好一会儿也草拟了一份。

杨能格等他们草拟完,逐字逐句仔仔细细看了看,随即拿起笔在陈师爷草拟的折子上圈了五六处,圈完之后又在边上加了几条。

“东翁这几句真乃画龙点睛之笔,晚生佩服!”

“别恭维了,就这么誊写,誊好之后用印。”

“遵命。”

想好怎么过眼前这一关,杨能格又抬头道:“陈先生,劳烦你帮本官给都察院的几位朋友再草拟一封信。姓韩的虽是捐纳出身,但据我所知他来江苏上任前曾做过重庆会馆首事,在京里堪称交游广阔,有些事我们不得不防。”

陈师爷岂能听不出东家的言外之意,毕竟打蛇不死反被其咬,现在既然要把姓韩的推出来背锅,就得让姓韩的永世不得翻身,连忙拿起笔道:“晚生这就拟,拟好再请东翁过目。”

想到韩四曾坚守过万福桥,阵斩长毛四百多,曾立过战功,朝中又有人,皇上不一定会信奏折上的一面之词,杨能格权衡了一番,又朝门外道:“丁贵,备轿。”

“老爷,快吃中饭了,您打算去哪儿?”丁贵在门口小心翼翼问。

“中饭待会儿再吃,先随老爷我去拜会吉尔杭阿大人。”

“遵命,小的这就去喊轿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