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节(2 / 2)

四周的湖水清澈无比, 透明的仿佛夜晚的一滴眼泪。

符珺开路,林小七跟在她的身后走了一段,就来到了湖中央。

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的黑土地, 上面横七竖八插满了许多铜绿色的长杆。还有各种残破的戈、矛部件散落在湖底。

在水流的冲洗之下,这些生满了铜锈的铁器被磨得如玉一般光洁, 还有的长戟深深扎进了淤泥里。

王老师在地上捡到了一小段折戟。这折戟不知道待在水底多少年了,竹子做的长柄早就烂成了空架子。只有斑驳的铜锈保护着它的矛头完整。

她看了一眼就道:“这不是近代人用的, 都腐蚀成这样了,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。”

“不止上百年,得有上千年。”符珺感觉了一下周围的妖气, 就很专业道:“这里的鬼魂一直徘徊不去,我猜想他们可能被什么东西给困住了,大家小心点,这湖底有古怪。”

林小七主动举起了手: “老师,我来问问它的来历吧!”

她跟老师要到了这一段折戟,稍稍念了个口诀, 就感应到了这折戟的来历——

折戟中倒影出的画面是一支古人的军队。人人都穿着朱红色的曲领战袍,手持长戟,枪头垂下殷红的缨穗,看样子, 他们好像即将踏上疆场。

下一秒, 折戟里就传来喊打喊杀的声响……天上的云仿佛也被染上一抹红色。

林小七不敢看接下来的画面, 她赶紧睁开眼睛, 定了定心神, 才张口道:“符姐姐,这里有很多人死了……”

“这里是个古战场。”符珺蹲下身来,她随手翻开了一块岩石, 就发现了一块森森白骨。她淡淡道:“发生在这里的战争死了不少人……真没想到,水库的下面还隐藏了这么个地方。”顿了顿,她有些不解道:“可是……为什么这里的冤魂徘徊不去呢?”

“或许,是有人想将这里的煞气炼化,为己所用。”

说话的是沈奕卿,他看着周围的景象,再听符珺这么说,就有了一个猜想:

在他们天师派的传说中,元朝初年,有个妄图乞求不死之身的黑心道士,使用古战场上的阴魂煞气来修炼成魔身。后来,还是他们天师派的前辈镇压了那歪门邪道。

符珺点了点头,她博览群书,也想到了这一点,只不过:“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,那这湖里面还有大妖怪。”

她这话把身后的几个小朋友都吓了一跳。

小獐子精抓着王老师的衣袖,颤颤巍巍问道:“前、前面还有会吃人的大魔头吗?”

“说不定呢,”符珺调皮地笑了笑:“这个古战场,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留下来的。说不定就有什么厉鬼修炼成了大妖怪,潜伏在水底下。”

“哇!”小獐子精吓得要哭出来了:“老师,我怕怕,我要回家!”

王老师瞪了符珺一眼——这女鬼来历不明,还说话一套一套的,吓唬小孩算什么本事?

林小七倒是挺会体谅同学们的:“老师,小獐他害怕,你就带他回去吧。我和符姐姐他们去找我爸爸。”

小白赶紧道:“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,我也留下帮你。”

“等等。”这时候,走在人群最后的悠兰忽然开了口。刚才那一小段折戟传递到了她的手中,悠兰也通过妖力感应了下,她看到了那隐藏在折戟中的画面,顿时脸色有些不好:“我认识这支军队,这是北宋的禁军。”

“北宋?”符珺皱起了眉头:“你确定吗?”

悠兰点了点头,她出身北宋皇宫,自然认了出来:“他们的穿着打扮,还有武器的制式,都是出自北宋的侍卫亲军司,也就是陛下的禁军之列。”

说完,她擦拭了一下折戟上的泥沙,看到了一个虎头的印记,就道:“是殿前司的虎捷步兵。”

“北宋的禁卫军,怎么会在这里全军覆没?”

符珺想不明白,这可是个荒郊野外,怎么会死了这么多北宋皇家部队呢?!

悠兰叹了口气,她推测道:“当日金兵南下,掳走了徽钦二帝,剩余的禁军看汴梁不保,就撤退去了南京路。公主当日也是随着禁军一起走的,而这里地处南京路和汴梁的中段,是应天府的地界……大概是有一队禁军路过此地,遭到了金兵的截杀吧。”

众人点了点头,总算是搞明白了这折戟的年代——

所谓“靖康耻,犹未雪”“臣子恨、何时灭”。所以这是北宋靖康年代的古战场。

只是,林小七忽然想到一件事:“悠兰姐姐,我爸爸上辈子是不是就在南下的途中,被金兵杀死的?”

“是……”

悠兰话音刚落,就瞪大了眼睛——

等等,这里既然是当日汴梁取道南京路的必经之路,也就是说……

内侍大人护卫着公主南撤,也会经过这个地方!

***

另一边。

湖底深处,林彬祁悠悠醒转了过来。

他只记得公交车停在了水库边上,却记不清自己是怎么昏迷过去的。清醒过来以后,耳边有个声音一直在呐喊:“莫大人,醒一醒!”

莫大人?这是在唤谁?是他吗?

林彬祁终于睁开了眼,只见几个穿着战袍的男子围坐在他的身边,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伤痕,看到他醒了,这些男子都欢呼起来:“莫大人,您总算醒了!”

林彬祁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:“我……这是在哪里?”

“莫大人,您不记得了吗?这里是石沟子啊。”一个小兵卒道:“刚才您战斗的时候负了伤,现在已经不碍事了。”

石沟子?没听说过。

林彬祁好不容易坐了起来,他看了看四周,这里是个很大的河床,河床上遍布巨大的白石,在阳光的照耀下,竟似镜子一般,光可鉴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