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节(2 / 2)

胡善围 暮兰舟 3276 字 26天前

受制于人,无可奈何,君权之下,胡善围能反抗之力都没有,这让她非常没有安全感。

眼前胡善围身为宫廷最高女官,主持选秀,看起来大权在握,能够主导未来大明的方向,其实胡善围心里发慌,一天不能退休出宫,她就心难安,只是这一切都掩盖在平静的外表下,不能够和任何人说……

正思忖着,海棠过来了,“东宫太子妃请胡尚宫过去赏桃花。”

胡善围娥眉微蹙,“少不得又是为了皇太孙妃的事情。太子妃也太瞧得起我了,区区一个尚宫,还能决定未来的国母不成?这是皇上操心的事。”

海棠说道:“胡尚宫不能决定是谁,但是在人选上还是能够说几句话的,听尚仪局的人说,今天好些女眷进宫参加桃花宴,其中不乏豪门贵族之女,估摸都是盯着未来国母的位置去的。”

胡善围坐在梳妆台前,补了补唇上胭脂,看起来精神些,“太子妃有请,我不能不给面子,我去东宫应酬几句,你瞅着时间差不多了,就去找我,就说有急事,我好脱身。”

海棠给胡善围换了一顶新的乌纱帽,帽子左边簪着几朵粉红的绢花,是绢布制作的桃花,正好适合去东宫桃花宴。

途中,正好遇到了皇太孙朱允炆,他身后跟着太监和宫女,其中一个宫女还抱着一架古琴。

胡善围让出道来,行了礼,朱允炆看见她官帽上的簪花,笑道:“胡尚宫是要去桃花宴吗?正好我

与尚宫一起去。方才母亲要我过去见见几个长辈诰命夫人,顺便弹奏一曲,为宴会助兴。”

看来不管年龄多大,地位多高,都要被母亲拉出去给客人们表演节目。

皇太孙今年十七岁,皇室结婚都早,若不是懿文太子的孝期,他早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结婚了。

后宫规矩森严,为了区别太子和皇太孙,太子妃继续居住在东宫,皇太孙则有专门的皇太孙宫,母子两个并不住在一起。

皇太孙都十七岁了,要避嫌,若无传唤,很少在后宫转悠,皇室里,个个心眼比莲蓬都多,恰逢选秀,胡善围可不相信这次和皇太孙只是巧遇。

胡善围和皇太孙行走在宫道上,胡善围把握着步伐,始终落后皇太孙半步左右。

皇太孙说道:“我这几天读了孝慈皇后所写的《赵宋贤妃训诫录》,发觉这本书的刻本和装帧都十分讲究,后来才得知这本书是胡尚宫当年亲自下杭州刻印的,胡尚宫真是无所不能啊。”

胡善围笑了笑,“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,微臣刚刚进宫,受范宫正之托,刊印此书,赐给后宫嫔妃以及外戚。”

提到这本书,胡善围心情顿时大好,一扫刚才得知父亲去乡下避风头的郁闷,因为那次下杭州印书,她和沐春从此互相了解,都在官船上立下誓言,要长出自己壳,保护自己,不再依赖家人。

十五年过去了,她和沐春都长出了一层硬壳,实现了誓言。

沐春沐春,如沐春风,单是对他的回忆,就能让这个压抑的世界变得美好起来。

皇太孙自幼聪明,他察言观色,见胡善围双目突然发出莫名的光彩,而且眉眼明显含着笑意,他还以为是自己的恭维之词、赞她“无所不能”所致,暗想自己说对了,人们还是愿意听好话的,胡尚宫也不例外。

皇太孙内心小心翼翼,面上保持着向来儒雅平静,接话道:“那时候我才两岁,刚刚会说话,眨眼我都到了要成婚的年龄。”

来了!胡善围心道,皇太孙的心眼真多,先用一本书当话题拉近关系,然后借此切入正题,试探我的口风。

胡善围并不反感皇太孙的试探,毕竟皇太孙妃是他的妻子,未来的人生伴侣,也是他的政治合作伙伴,出身,性格,才华,德行等等,皇太孙内心都是有要求的,换成谁都没法在这件事保持淡定。

皇太孙将来要继承皇位,胡善围后半生过得如何,还得看他,洪武帝再强势,毕竟老了,六十八岁的老人,阎王爷说走咱就走啊。

所以从利益出发,胡善围还是很愿意满足这位“客户”的需求。

胡善围接着话头说道:“皇太孙对未来的皇太孙妃有什么期望吗?”

胡善围不说废话,有事说事,皇太孙似有些害羞,说了个标准答案:“这个……只要皇爷爷满意就行。”

说的好像洪武帝娶妻似的。

胡善围此时满脑子都是沐春,想起他们相遇时,沐春也是十七岁,和皇太孙一个年龄,可是皇太孙如此劳成稳重,那时候的沐春性格冲动,桀骜不驯……真的好想他。

沐春就像一个病毒,只要沾上了,就到处复制自己,无处不在,到处找存在感。无时无刻不想他,看到了什么都会联想起他,不禁拿他作为比较。

胡善围暗中整理着差点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感,说道:“能够选到京城里的女孩子都不会差,她们各有各的性格,各有各的长处,其实人不分好坏,只有合适不合适。皇太孙妃是将来要和殿下过一辈子的人,夫妻一体,一荣俱荣,一损具损,虽然婚姻大事,道理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但皇太孙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,这么多女孩子,总有一个人是符合皇太孙心意的。”

都说婚姻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但还是那句老话,从来如此,那便对吗?沐春的父母悲剧婚姻便是铁证——哎呀,怎么又想他了?

胡善围藏在袖子里的手指暗中掐了掐手心:不要再分神了。

皇太孙得到了鼓励,坦言道:“孝慈皇后去世时,我年纪还小,不过那时候已经记事了。我记得孝慈皇后的风采,她安静、公正、慈祥,凡事皆有规矩,但是不拘泥规矩,对子女宽厚,对嫔妃仁慈,有悲天悯人之心,想必这就是国母风范吧。胡尚宫是孝慈皇后身边的人,当年胡尚宫在孝陵喂鹿喂凤凰,当了一年的守陵人,我这个当孙子的都不如胡尚宫虔诚尽孝,很是惭愧啊。将来皇太孙妃若有孝慈皇后十分之一,我就很满足了。”

古人对忠与孝格外看重,胡善围一年守陵人的经历,使得她在皇室有一种超然的地位,她三十二岁就当了尚宫,几乎是众望所归。

胡善围心想,果然是亲祖孙,对皇太孙妃的想法不谋而合,都是要求“像孝慈皇后”。

“殿下要求的十分之一太高了。”胡善围实话实说:“殿下看到的孝慈皇后是暮年时候的样子,您要娶的皇太孙妃是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,人是会变的,慢慢成长,没有谁天生就是皇后,都要学习,都要经历一些事情,才会像孝慈皇后那样成为国母典范,并非一日之功。”

“且不说皇后,就连微臣也是历经坎坷才有今日小成,微臣当年进宫时,只是个抄书匠,除了写字快,没有什么优点。用我们的市井的话来说,就是要想人前显贵,就得背后受罪。只见贼吃肉,不见贼挨打。”

胡善围从来不避讳自己商户的出身。

皇太孙听了,很受启发,说道:“胡尚宫说得对,是我的错,想想我现在和皇爷爷的差距不止一百倍,居然要求未来皇太孙妃有孝慈皇后十分之一,标准相差十倍,惭愧啊惭愧。我自己都做不到,怎能让别人做到。”

这样想就好,“客户”自己降低了标准,满意度自然会提高,胡善围的选秀工作就轻松一些,别最后配成一对对怨偶。

两人正说着话,东宫到了,说是赏花,其实是赏人,东宫太子妃的桃花宴邀请了京城说得上名头的豪门,起码都是伯爵以上,每个诰命夫人都带着家族最出挑的未婚少女进宫,目的不言而喻,都是盯着皇太孙的位置。

看着桃树下一个个豪门贵女,胡善围心里暗暗摇头:看来所有人都以为皇上“选秀民间,联姻畎亩”只是针对藩王府的世子妃们,以此削弱藩王府的势力,因为世子无法借用妻子娘家之力。

削弱藩王府,当然是为了加强皇太孙的力量,所以皇太孙妃一定出身京师豪门。

如此一来,一削一增,势力此消彼长,皇太孙的位置就稳当了。

可是胡善围明明记得洪武帝并没有说皇太孙妃要例外,从豪门闺秀里选出来。而按照“像孝慈皇后”这个标准,了解民间疾苦、从底层小官员出来的闺秀,恐怕比小养尊处优、眼高于顶的豪门闺女要更符合一些。

</div>

</div>